• 
    
  • <strike id="eioag"><source id="eioag"></source></strike>
    <rt id="eioag"></rt>
  • 歡迎訪問鄭州市中醫(yī)院官方網(wǎng)站!
    首頁 > 科普知識 > 健康科普

    中藥科普:茵陳

    時間:2024-05-23    瀏覽量:639次

    中藥茵陳俗稱“白蒿”,它一般都是在春天由舊根(陳根)上長出來的,古書記載“因舊苗而生,故名因陳”。民間自古就有“三月茵陳四月蒿,五月六月當(dāng)柴燒”的民諺。茵陳要用幼苗,也就是剛剛生長出來不久采收的,這幼苗采收曬干后,很柔軟,叫綿茵陳;長熟了以后再采收,叫茵陳蒿或花茵陳。清代藥學(xué)著作《本草正義》中這樣描述它:“茵陳,味淡利水,乃治脾胃濕熱之專藥。濕疸、酒疸,身黃溲赤如醬,皆胃土蘊濕積熱之證,古今皆以此物為主,其效甚速”。

    茵陳是什么?

    茵陳是一味利水滲濕藥,善清利濕熱而退黃,為治療黃疸之要藥,無論陽黃、陰黃皆宜。除了可藥用,其在新鮮的時候還可以用來做菜、泡茶、煲湯、做糕點、做窩窩頭等。茵陳茶亦被民間稱之為“護肝茶”,有清濕熱、保肝降酶、清肝利膽、退黃的作用,是養(yǎng)肝、護肝的佳品。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這味藥材吧。

    55.png

    藥材簡介

    別名:綿茵陳、絨蒿、白蒿、細葉青蒿、安呂草。

    性味歸經(jīng):苦、辛,微寒。歸脾、胃、肝、膽經(jīng)。


    功效主治:清利濕熱,利膽退黃。用于黃疸尿少,濕溫暑濕,濕瘡瘙癢。

    所屬分類:利水滲濕藥-利濕退黃藥。

    來源:茵陳為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.et Kit.或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.的干燥地上部分。春季幼苗高6~10cm時采收,或秋季花蕾長成至花初開時采割,除去雜質(zhì)和老莖,曬干。春季采收的習(xí)稱“綿茵陳”,秋季釆割的稱“花茵陳”。

     

    茵陳還有個有趣的民間傳說,你知道嗎?

    相傳華佗給一黃癆病人治病,苦無良藥,無法治愈。過了一段時間,華佗發(fā)現(xiàn)病人突然好了,急忙問他吃了什么藥?他說吃了一種綠茵茵的野草。華佗一看是青蒿,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,給其他黃癆病人試服,但試了幾次,均無效果。華佗又去問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幾月的蒿子,他說三月里的。華佗醒悟到,春三月陽氣上升,百草發(fā)芽,也許三月蒿子有藥力。第二年春天,華佗又采集了許多三月間的青蒿,給黃癆病人們服用,果然吃一個好一個,但過了三月青蒿卻又沒有功效了。為摸清青蒿的藥性,第三年,華佗又把根、莖、葉進行分類試驗。實踐證明,只有幼嫩的莖葉可以入藥治病,并取名“茵陳”。這就是“華佗三試青蒿草”的傳說。他還編歌供后人借鑒:“三月茵陳四月蒿,傳于后人切記牢。三月茵陳治黃癆,四月青蒿當(dāng)柴燒?!庇捎谖覈鶈T遼闊,南北氣溫差異較大,茵陳在不同的地區(qū)成熟性不一樣,所以,也有諺語講“三月茵陳四月蒿,五月六月當(dāng)柴燒”,五六月以后的茵陳就不能入藥了。

    你知道茵陳的應(yīng)用與配伍嗎?

    1.茵陳配梔子、大黃,有清熱,利濕,退黃之功效。適用于濕熱黃疸,一身面目俱黃,黃色鮮明,發(fā)熱,無汗或但頭汗出,口渴欲飲,惡心嘔吐,腹微滿,小便短赤,大便不爽或秘結(jié),舌紅苔黃膩,脈沉數(shù)或滑數(shù)有力等癥。如茵陳蒿湯。

    2.茵陳配干姜、附子、甘草,有溫里助陽,利濕退黃之功效。適用于身目發(fā)黃,黃色晦暗,皮膚冷,背惡寒,手足不溫,身體沉重,神倦食少,口不渴或渴喜熱飲,大便稀溏,舌淡苔白,脈緊細或沉細無力等陰黃諸癥。如茵陳四逆湯。

    3.茵陳配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、白術(shù)、桂枝,有溫陽化氣,利濕行水之功效。適用于濕熱黃疸,濕重于熱,膀胱氣化不利,水腫等病癥。如茵陳五苓散。

    4.茵陳配柴胡、梔子、郁金、香附等,可舒肝理氣,利濕退黃。用于濕熱熏蒸,皮膚黃染,胸脅脹痛,小便短赤,急性肝炎,膽囊炎。如黃疸肝炎丸。

    5.茵陳配板藍根、貫眾、半枝蓮、虎杖等,可清熱解毒,化濕和胃,疏肝活血。適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腹部脹痛或刺痛、口苦、尿黃、食欲不振、身體乏力等病癥。如茵蓮清肝合劑。

    6.茵陳配藿香、白豆蔻、石菖蒲等,可利濕化濁,清熱解毒,適用于濕溫時疫,邪在氣分等癥,如甘露消毒丹。

    關(guān)于茵陳,各家都有相關(guān)論述。

    1. 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:茵陳,其主風(fēng)濕寒熱,邪氣熱結(jié),黃疸,通身發(fā)黃,小便不利及頭熱,皆濕熱在陽明、太陰所生病也。

    2. 《衷中參西錄》:“茵陳善清肝膽之熱,兼理肝膽之郁,熱消郁開,膽汁入小腸之路毫無阻隔也”。

    3. 《本草圖解》:發(fā)黃有陰陽兩種,茵陳同梔子、黃柏以治陽黃,同附子、干姜以治陰黃??傊?,茵陳為君,隨佐使之寒熱而理黃證之陰陽也。

    4. 《本草正義》:“茵陳,味淡利水,乃治脾胃二家濕熱之專藥”。

    5. 《醫(yī)學(xué)入門》:“消遍身瘡疥”。

    哪些地區(qū)產(chǎn)茵陳呢?

    主要分布于陜西、山西、河北等地。



   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,亚洲最大的中文视频网站,五月天婷婷丁香,91久久精品 91在线精品视频 欧美人妻有码在线
  • 
    
  • <strike id="eioag"><source id="eioag"></source></strike>
    <rt id="eioag"></rt>